新加坡:我漂流到离海岸几米远的地方,海浪拍打着我的脸,我大口大口地喝着海水,脖子疼得难以想象,因为我第五十次被提醒要盯着那个像降落伞一样的装置,我紧紧地套在上面。
然后,他们所谓的“风筝”,以一个精确的角度抓住风,就像这样,我在水中被拉着前进。
“你控制风筝,而不是风筝控制你!”
我不知道教练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风筝运动一样,直到最近新加坡人马克西米利安·梅德尔(Maximilian Maeder)的出现。
去年8月,年仅16岁的他获得了男子风筝项目的世界冠军;并在今年5月成功卫冕。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梅德尔被吹捧为新加坡最有希望获得奖牌的选手,这并非没有理由。
视频显示,这名少年在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滑板上滑行,让这项运动看起来几乎和骑自行车一样简单。
但这是真的吗?
风筝卷翼是一种风筝冲浪或风筝板运动,本质上是利用风筝的风力牵引骑手前进的运动。
风筝冲浪被认为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明的,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流行起来,1998年在夏威夷举行了第一届风筝冲浪比赛。
2008年,国际风筝板协会成立。这项运动随后出现在2018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三年后,风筝板被宣布将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首次亮相,在以水翼板为特色的风筝级比赛中。
与典型的与水面保持接触的板相比,翼状水翼可以将骑手提升-减少阻力,提供更快的速度和增加的机动性。
正因为如此,骑手们似乎“飞”在海浪之上,速度最高可达70公里每小时。
崩溃扩大
为了学习风筝,我首先要找一个有足够风的日子——最好是每小时18公里。我有三次被安排在待机状态,只是因为缺少气流而取消了计划。
在第四次尝试时,星星终于排成一线,新加坡风筝冲浪协会副主席哈伦·塔利科夫(Harun Talikov)就在旁边教我基本知识。
一开始是在陆地上学习如何操作10米长的风筝的速成班。这是通过一个杆来完成的,实际上,它看起来像自行车把手,来控制风筝的左右。
风筝依次连接到骑手所戴的挽具上。
塔利科夫今年36岁,有近20年的风筝驾驭经验,他把风筝放飞到风中,风筝在空中漂浮了大约25米。
我这辈子都没放过玩具风筝,所以我第一个担心的就是会被风吹走。
风筝滑翔教练哈伦·塔利科夫向中央通讯社记者贾斯汀·翁展示如何使用舵手“操纵”风筝
控制栏。(图片来源:中央通讯社/Raydza Rahman)
塔利科夫说:“但如果我控制住风筝,那就不太可能发生。”
关键是通过对车把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其接近12点钟的角度,或者几乎正上方。
当我慢慢掌握风筝的方向时,感觉就像在学习平衡自行车一样。
这并不太难,我想。
但后来我不得不下水了。
塔利科夫决定我不使用箔板,甚至不使用冲浪板:他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我猜测,一个第一次冲浪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登上冲浪板并驾驭海浪的。
相反,我想体验一下被风筝拉着的感觉,我穿着救生衣,戴着头盔,塔利科夫就在旁边。
我立刻发现,这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只不过是直视太阳,眼睛里溅起咸水;骑自行车就像在水里摇摇摆摆地晃来晃去。
中央通讯社记者Justin Ong在东海岸公园的水中被风筝拉着。指导他的是教练哈伦·塔利科夫。(图片来源:中央通讯社/Raydza Rahman)
在塔利科夫的帮助下,有那么一刻,风筝找到了合适的角度,充满了风,把我向前拉着。
就在那时,我瞥见了被风的巨大力量所驱动的快感。
这种感觉持续了几秒钟,然后又回到被海浪拍打的脸上。
后来,回到岸上,我看着经验丰富的放风筝人驾驶着他们的船。它们的流动、移动和速度似乎毫不费力——当我想起刚才我是如何在水里扑腾的时候,简直是不可能的。
有一次,其中一个甚至从水里跳出来,在空中飞行。
在东海岸公园,一只风筝在水上表演空中特技。(图片来源:中央通讯社/Raydza Rahman)
我知道自己和这些放风筝的人之间的技术差距,我只能想象像梅德尔这样的人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以及为了达到这个水平所做的大量练习和投入。
尽管马德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他承认,在像他这样困难的运动中,他的优势很小;这涉及到某种程度的运气;正如我自己所发现的,绝对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在我的手表上捕捉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最广泛报道。请访问www.mewatch.sg/paris2024了解更多详情。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