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筹资审查

  

  

  证券委员会(SC)表示,他们对上市公司涉嫌滥用融资活动的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证实了StarBiz 3月14日发表的文章《SC突击检查上市公司场所》。

  他说:“最高法院想确认他们进行了突袭。然而,由于调查仍在进行中,最高法院无法提供进一步的细节,”它昨天通过电子邮件声明说。

  在这篇文章中,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对几家上市公司展开了调查,原因是它们涉嫌欺诈,以及在融资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披露。

  据悉,突击行动是在百打灵查亚的Tropicana地区进行的。

  私人配售、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和配股等筹资活动,是寻求为资本重组筹集资金的plc的一种常态。

  然而,在过去几年里,通过二次发行筹集的资金大幅增加,但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尚未看到财务状况有实质性改善,这引发了如何利用这些资金的问题。

  根据SC的数据,从二级发行筹集的新资本在2020年同比增长76%至80亿令吉,在2021年同比增长78.8%至143亿令吉。

  随后,这一数字在2022年增长到226亿令吉,尽管速度较慢,为58%。

  一般来说,投资者不赞成公司进行私募,主要是因为这会稀释小股东的股权。

  此外,由于这些公司倾向于说所得款项用于营运资金目的,并且不透露承销商的身份,因此对所得款项的用途也不明确。

  这些公司大多采用类似的融资模式,包括配售股票,然后是现金要求和股票发行计划,以奖励员工,尤其是董事会。

  不管它们的财务表现是否有所改善,它们的股价往往会在这些融资活动后很快走高。

  不幸的是,在此类融资活动中,小股东受制于控股股东。当局应如何加大力度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一位首席投资官告诉StarBiz:“我相信SC已经在执行严格的透明度要求,包括强制披露财务报表、筹款目的和筹集资金的使用,以确保投资者能够获得准确的信息,做出明智的决定。”

  他补充说,证监会也一直在实施严格的尽职调查程序,以批准筹款活动,包括对plc的财务状况、管理诚信和业务计划进行彻底审查。

  “尽管如此,我认为在筹款活动结束后,需要更定期地报告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既定目标的进展情况,从而确保及时使用收益,而不是应用于任何不希望的领域,而不是活动期间的计划。”

  他表示:“定期更新也会迫使企业执行向投资者披露的预期计划。”

  与此同时,Etiqa Insurance & Takaful首席战略官Chris Eng指出,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Bursa Malaysia)最近几个月的交易活动已更多地转向中小市值公司,尽管由于市场预期全球央行降息将带来更大的流动性,大盘有所上涨。

  “小盘股的这一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散户对市场的兴趣,因此监管机构的活动是及时的,以确保小型上市公司的适当市场行为。”

  “它提醒广大市场,马来西亚是一个监管良好的市场,”他补充说。

  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特别是中小型公司,在新冠肺炎危机期间利用了宽松的融资规则,

  新规允许企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通过私募方式出售至多20%的已发行股本,而此前这一比例为10%。

  此外,如果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上批准,公司可以在配售中发行至多30%的现有股本。

  在此期间,有超过20家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了私人配售。马来西亚证交所已经在努力提高涉及发行新证券的融资活动的透明度。

  港交所去年年底发表了一份咨询文件,就《主板市场上市规定》和《ACE市场上市规定》的拟议修订征求公众意见。

  建议的主要修订包括通过加强披露配售、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以往尚未充分使用募集资金的股权募集活动,提高涉及新发行证券的募集活动的透明度。

  此外,证监会亦建议加强雇员股份计划的架构,使股份授出计划受到与股份发行计划相同的股份发行总数限制。

  这包括提高基于参与者类别的员工股票计划授予的期权或股票的透明度。

  ×

有话要说...